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药常识
中药常识
    常见中药饮片的家庭保存方法
    浏览次数:2584    

    1、天麻:易生虫、霉变,应贮存在密闭、干燥的容器内。放置干燥通风处,以防回潮霉变。同时,在每年虫蛀季节前(3月-4月份),应取出反复暴晒,以防虫蛀。

    2、参类药材:参类药材包括野山参、红参、糖参、生晒参、西洋参等,因含有较多的糖类、黏液质和挥发油等,所以容易出现受潮、泛油、发霉、变色、虫蛀等变质现象。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也可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3、虫草:如果量很少,而且储藏时间很短的话,只需将其与花椒放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虫草保存不宜过久,否则药效会降低。

    4、鹿茸:鹿茸要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用布包一些花椒放在旁边。也可喷洒少量95%药用酒精或50°左右的白酒密封贮存。如果保存得当,三五年内鹿茸的药效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5、枸杞子:因为含糖较多,易吸潮泛油、发霉和虫蛀;而且其成分的色质也不稳定,容易变色,是中药饮片中较难保养的品种。可将枸杞子用乙醇喷雾拌匀,然后用无毒性的塑料袋装好,排除空气,封口存放,随用随取。此种方法既可防止虫蛀,又可以使其色泽鲜艳如鲜品。或将枸杞子置于冰箱中0-4℃保存。

    6、藏红花:它的贮存要注意经常保持油润,因此宜将它放入密封的小瓷缸内,置于阴凉处保存。

    7、麦冬:含有粘性糖质,易吸潮泛油,若需长时间保存,应放置在密闭容器中,冷藏避光保存。

    8、菊花、金银花等花类药材:含有挥发油类成分,且易变色、生虫,长时间保存,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光保存。

    选购中药饮片 这些小常识要知道
    浏览次数:2255    

    一、讲究地道药材:中药饮片来源于中药材,而中药材生长在大自然中,各地气候变化和土壤情况有差别,这就造成不同地方的中药材品质不同,药材有效成分和含量不同,药用价值就有很大不同。

    二、炮制过和不炮制的中药截然不同。炮制的过程是降低或消除毒性、改变药性、增强疗效等。例如第四代中药饮片草晶华乃是先采用高速低温气流破壁技术,打破中药材的细胞壁制成破壁粉然后再用独有的无添加赋形技术制成颗粒,使用的方式类似茶饮,热水与冷水均可冲泡,属于单味纯中药产。

    三、选择饮片时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时间太长的中药材就有可能变质,变质则不可用。

    四、观察中药饮片的外观,看有没有发霉、虫蛀、变质等现象。

    五、饮片调剂,切忌异地付方,各地处方应付原则不一,在开出处方后付给患者的饮片不同地区会有所不一样,也会影响到效果。 

    六、要选择有信誉的经营单位调剂处方,有信誉的单位正规渠道进货,有质管部审核供货方的资质,药师验收。

    如何正确服用阿胶
    浏览次数:1119    

    阿胶为滋阴补血的良药,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关于服用阿胶,很多人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有人认为它是女性用来补血的,有人认为只有秋冬季适宜服用,而春夏季不宜吃阿胶;还有的人认为,阿胶不论什么体质、患什么病,都可用阿胶滋补强身……。其实这些认识都不全面。究竟阿胶有什么功效,又如何正确服用呢?

    阿胶性平,味甘,入肺、肝、肾经,具有滋阴润燥、补血益气、止血安胎的功效。《本草纲目》载:“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研究发现,阿胶具有美容养颜作用,通过补血而滋润皮肤,利于皮肤保健。长期服用可使脸色红润,肌肤细嫩,有光泽,是滋养皮肤,美容养颜之佳品。

    男人也可服阿胶 阿胶不仅适宜女人服用,男人也可服阿胶。三国时曹操之子曹植,被贬到东阿县时骨瘦如柴,就是常食阿胶滋补而受益匪浅,曾赋《飞龙篇》诗以赞颂阿胶:“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男性很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无血即无气。因此,男性可适量服用阿胶来补气血,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尤其对于体力脑力劳动量较大者非常适宜。

    阿胶食用有宜忌 易上火的人不要将阿胶与黄酒、桂圆等热性食物一起吃,宜与微凉的藕粉、莲子等一起吃更适宜;食用阿胶时应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不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女性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经停后再继续服用;阿胶因其性偏于黏腻,故不论入膏方滋补,还是入汤剂、丸散,都宜合理配伍理气健胃药,可适量空腹服用,以避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三高”患者不宜服用。

    阿胶有多种服法 可单服。先将阿胶半斤用清水漂净、研成细末,放在大碗里,加入水半杯及黄酒半杯,再放在锅内隔水蒸煮;等到开始溶化时,加入冰糖200克,用筷子搅拌,使其充分溶化。冷却后即成软糖一样的半固体,切成20块,每天空腹时吃1块;可入汤剂。因其质黏易粘锅,故多烊化兑入;可入丸、散。多炒成阿胶珠研末入药。亦可食疗,制成阿胶枣、阿胶糯米粥等。

    中药汁并非越浓越好
    浏览次数:1185    

    在煎药时,有人认为中药汤剂煎煮得越浓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中药汤剂浓度高,不见得效果就好。

    汤剂在中药典籍中有“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的记载。这是指汤剂有洗涤、冲杀的作用,对于阴阳明显失调或病程较长的的病证为适宜。如何煎好中药汤剂,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因此,正确地煎煮汤药对祛病疗疾、充分发挥药效至关重要。

    中药煎煮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饮片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了。此时如果再继续煎煮,以求“又浓又少”,不仅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会再释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这样会使药液中有效成分因蒸发而减少,甚至在过长的高温中遭到破坏,从而降低药效。

    此外,长时间煎药还容易煎煳,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因此,为使中药发挥应有的效力,要按常规煎煮一定时间,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药头煎煮沸后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药头煎沸后煎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一般性质的药,头煎沸后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各种类型的汤剂均以煎两煎为宜,汤药煎好后,应趁热滤过,榨干,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含有挥发成分的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佩兰等不需要浓煎,在煎煮过程中防止有效成分挥发,所以必须盖着盖子煎;含有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及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也不需要浓煎。有些补益药需要浓煎,但具体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请中医师根据病情确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长煎药时间;有些含皂苷的中药,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会开始沸腾,出现“假沸”现象,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没有充分溶解,药效就会受影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煎煮中应加以注意。

    每次煎好的药汁,滤取量皆不得少于180毫升(约一个碗的九分满)为宜;如果是煎给小孩子服用,由于剂量较少,每次滤取的液量可酌减为120毫升左右。

    选择服中药治病千万别忘了忌口
    浏览次数:1216    

    很多人选择服中药治疾病,但是在使用起来有很多注意事项要了解,否则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为了自己健康在服药期间一定要跟医生咨询有关忌口事宜。

    忌辛辣食物

    辛辣食物从中医角度来说本质上都属于辛、温的食物,如果同时服用一些清热的中药就会因这些食物而减少药效。有些中药本身就会对肠胃造成刺激,如果同时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无疑会加重对肠胃负担,因此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一定要忌辛辣刺激食物。

    忌生萝卜

    生萝卜有破气以及消食的效果,如果患者服用人参以及黄芪等滋补类中药同时吃萝卜,就会大大减弱这些药材的药性,因此为了保持药效,需要避免食用生萝卜。

    忌浓茶

    茶叶中含有鞣酸,进入人体之后会影响中药吸收,也会降低疗效。不管是服用哪种药材一定要忌浓茶,如果不习惯喝白开水,可以适量选择淡茶,而且喝茶需要在服用中药之后两个小时才可以,以免影响中药的药性。

    忌生冷食物

    生冷食物本身就会对肠胃产生刺激的作用,会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如果在服用中药的时候还同时食用生冷的食物,就会影响到药物成分的吸收,也会影响到药性,同时还会伤害到肠胃。

    忌海鲜鱼类

    有些中药具有挥发性,在服用的时候要忌食、少食鱼类以及海鲜类食物,以免影响到药效的发挥。特别是一些呼吸道以及皮肤病患者,更需要远离海鲜类食物,以免过敏症状发生。

    远离油腻食物

    油腻食物在进入肠胃之后会影响到肠胃吸收药物,会降低药效,因此在服药期间一定要远离油腻食物,尤其是那些本身患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的患者。油腻的食物在平常生活中就要少吃,如果跟中药同时食用,不仅会影响药效还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不吃绿豆

    绿豆属于寒性食物,可以达到清热的效果,但是绿豆却可以解温热性中药的药效,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在食用中药期间还是远离绿豆为好。

    吃中药正确忌口 要注意4个方面
    浏览次数:1213    

    中药治病,正确的服用方法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清代名医徐大椿云:“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服法中忌口是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忌口即服用中药时饮食方面的禁忌。

    《本草纲目》中也有许多服药忌口内容,如甘草忌猪肉、菘菜、海藻;黄连、胡黄连忌猪肉、冷水;苍耳忌猪肉、马肉、米泔;桔梗、乌梅忌猪肉;仙茅忌牛肉、牛乳;吴茱萸忌猪心、猪肉;丹参、茯苓、茯神忌醋等。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药)记载服药忌口112条之多。

    服药忌口是人们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阻碍药物吸收的食物

    油腻、肥厚、生硬的食物,不易消化,阻碍药物吸收,无论服用何种药物,都应避免,这属于服药忌口的一般通则。如《本草经集注·序录》载:“服药不可多食肥猪、犬肉、肥羹、鱼鲙腥臊。”《千金要方·服饵》载:“凡饵汤药,其粥、食、肉、菜皆须大熟。熟即易消,与药相宜;若生则难消,复损药力。”

    改变药物药性的食物

    某些食物会改变某些药物的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服用滋补中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服用药时,忌食蚕豆、鱼、酸冷食物;服用温里药时,不宜食生冷瓜果等;服用清热药时,忌服烟、酒、薤、姜、花椒、胡椒等辛辣之物;服用化湿药物时,忌食生冷瓜果、饴糖、糯米、猪肉等。

    会加剧病情的食物

    有一类食物称“发物”,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

    如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

    海鲜类大多咸寒而腥,如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荨麻疹症。

    发物易引起发热、发疮、上火、动风、生痰、胀气以及诱发痼疾等,常见的发物有羊肉、猪蹄、鹅肉、牛肉、海鲜、香菜、韭菜等。

    和药物同用后导致其他病变的食物

    有些食物和药物同用后会导致其它病变或不良后果。如《东医宝鉴》载:“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萝卜则能耗诸血,令人发早白。”意思是服用地黄、何首乌时,食用萝卜,则会耗诸血,使人头发早白。

    总之,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心烦失眠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炸食品等。

    苦参的鉴别方法
    浏览次数:2569    

    苦参别名苦骨、川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其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主要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等症,外用可治滴虫性阴道炎。

    1.性状鉴别

    苦参原药材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气微,味极苦。

    2.显微鉴别

    苦参粉末呈淡黄色。木栓细胞淡棕色,横断面观呈扁长方形,壁微弯曲;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平周壁表面有不规则细裂纹,垂周壁有纹孔呈断续状。纤维和晶纤维,多成束;纤维细长,直径11~27μm,壁厚,非木化;纤维束周围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草酸钙方晶,呈类双锥形、菱形或多面形,直径约至237μm。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裂缝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较多,由2~12分粒组成。

    3.加氢氧化钠反应

    取苦参横切片,加氢氧化钠试液数滴,栓皮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木质部不呈现颜色反应。

    4.薄层色谱法鉴别

    取苦参粉末0.5g,加浓氨试液0.3ml、三氯甲烷25ml,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苦参碱对照品、槐定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各含0.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甲醇(8:3:0.5)为展开剂,展开,展距8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水(2:4:2:1)10℃以下放置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取氧化苦参碱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鉴别(3)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和上述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用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浓氨试液(5:0.6:0.3)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依次喷以碘化铋钾试液和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斑点。

    川木通的鉴别方法
    浏览次数:1369    

    古代常将一些具通利、祛热功效的藤本植物都成为木通,木通之名始见于南唐陈士良《食性本草》,而川木通之名出自近代《中国药物标本图影》。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其鉴别方法可分为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鉴别。

    1.性状鉴别

    川木通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2~4m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川木通粉末黄白色至黄褐色。纤维甚多,木纤维长梭形,末端尖狭,直径17~43μm,壁厚,木化,壁孔明显;韧皮纤维长梭形,直径18~60μm,壁厚,木化、胞腔常狭小。导管为具缘纹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39~190μm。石细胞类长方形、梭形或类三角形,壁厚而木化,孔沟及纹孔明显。

    3.薄层色谱法鉴别

    取川木通粉末0.5g,加乙醇2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木通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石油醚(60~90℃)-甲酸乙酯-甲酸(6:2: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 共 8 条记录, 10 条 / 每页, 共 1 页
Copyright © 河北华草晟参业有限公司 http://www.hcszy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三金科技    备案号:冀ICP备2022009848号-1    网站地图
首页咨询产品

冀公网安备 13068302000113号